在外的游子,行走的过客,尝到那久违的味道时,便会一下子回到曾经的那段时光。想起这味道背后的人和城市。很多事情,大脑可能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味蕾会帮你记得。
文|打卤
编辑|柏栎
03:17在东北农村的小飞阳(爱奇艺号:农村小飞阳)心里,什么好吃的也比不过酸菜馅饺子。酸菜必须是自家做的,秋白菜下来以后,洗净,晾干,大缸里一层一层码上,撒上盐,倒上开水,石头压住。一个月以后取出来,洗净切碎,配点肥瘦肉包饺子,一口一个香。
酸菜馅饺子关乎抚慰。飞阳五六岁的时候,父母进城打工,姥姥照看他。一想爹妈,他就连哭带嚎,满地打滚。姥姥心疼孩子,就从荤油缸底里捞点猪油渣,给他包一顿酸菜饺子。起先吃不惯,酸溜溜的,可细一品能嚼到油渣的香,小孩儿贪图肉味,吃得停不下来。
飞阳爸因为吃饭不规律,打工把胃熬坏了,决定回老家。飞阳妈问,想吃啥,他说,就想吃口酸菜饺子。飞阳妈提前回老家张罗。拌馅儿,擀皮,烧水,飞阳爸进门的时候,一桌酸菜饺子摆满一炕席,他一见就乐了。
家里唯一不爱吃酸菜饺子的反而是姥姥。前阵子飞阳家里包饺子,要给姥姥带,飞阳专门跑去问她想吃啥馅儿的。姥姥说,酸菜馅的。飞阳以为自己听岔了,反复问了两遍,「酸菜的?姥你说的就是那个酸菜的?」
姥姥说,没错。以前是日子不好,好东西不舍得吃,我故意说不爱吃的。现在顿顿都吃得起了,你姥也想吃口自己爱吃的。
虽然日子好了,但包饺子还是热闹事儿。老姑、老舅、表叔、爸妈、小外甥,张罗起包饺子的时候就像过年。男人烧点下酒菜,拌个大杂凉,女人们围成一圈,一边包一边家长里短地唠嗑。包好了,有路过的邻居,怎么也给人送一盘热乎气腾腾的去。
包饺子真美啊,飞阳想。他忽然就挺想把村子里这种热热闹闹的样子记下来。他拿起手机,一边录一边自己跟旁边解说,东北炕头的俏皮话一串一串往外冒。
不知不觉就拍了半年——野地里烤棒子,炕头擦苞谷,老妈薅油麦菜,邻居吃手抓饼。酸菜、咸菜、鸡蛋酱、菜包,村子里坐席的大肘子,都传到爱奇艺网站上,快有十万粉丝了。
飞阳小时候自卑过。12岁的时候,他的身高停在了cm。这以后上街出门,总被人当成小孩子。飞阳聪明,考上了高中,可第一天报到他就不乐意念了。宿管阿姨跟他说,我们这只能住高中生,不能住小学生。
飞阳*气去了餐馆打工,从后厨开始帮忙。长到18岁之后,可以考驾照了,他把驾照和身份证复印了,贴在前台旁边。谁要是再说,「让你家大人来结账」,他就指指身份证,「我也能结。」这样帮了六年忙,他回到自己家开的杂食店,农忙务农,农闲炒点瓜子,送到各家卖。也是在这个空当,他开始拍点农村生活的视频,就从自家杂食店拍起。
他没想到自己也能成个小网红,更没想到是通过拍视频的方式。透过一个小小的屏幕,他童年记忆里的美食一样一样再次活色生香。一家人团团坐定的时候,酸菜馅儿饺子的味道就穿过手机,穿过回忆的老故事,送到了屏幕的另一端。
像飞阳这样在爱奇艺平台分享生活的人,还有很多。街边苍蝇馆,山野炸糖环,西安油茶汤,苏州蟹壳*。他们有的走街串巷,寻访家乡人记忆深处的味道,有的传承着最古老的配方和手艺,想把这难忘的味道,一直留下去。
时间自有力量。在外的游子,行走的过客,尝到那久违的味道时,便会一下子回到曾经的那段时光。想起这味道背后的人和城市。很多事情,大脑可能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味蕾会帮你记得。
我们与爱奇艺号平台合作,寻找到了几十位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博主。在他们的镜头中,那些老味道再次醒来,从记忆中复活。下面这些吃食,是他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回忆。
榨榨面
爱奇艺号:山竹食道
榨榨面只有四川甘洛才有,用荞麦面和了面团,揪下来一团,用独特的大横木压面机器压进沸水,煮开,过凉水,再过热水。加上本地特有的酸菜,放上红油和其他调料,撒一把炒好的熟豌豆就成。甘洛榨榨面的味道绝在酸菜上,一口面配上一口酸菜,酸辣爽口,回味有清苦香,荞麦好像还带着大山森林里的味道。来上一口,麻乎乎的,辣乎乎的,热乎乎的。
现在什么都能做成罐头了,唯独榨榨面不行。所以这口好吃的出不了甘洛,成了甘洛人在外面心心念念的老味道。
烤冷面
爱奇艺号:觅食迹
想领略大东北首席烤冷面的风采,必须先要有来一份顶配巨无霸的觉悟。
低配简单,中配丰富,顶配奢华,所有配置都遵循越贵料就越多这个质朴的道理。双蛋全覆盖,有肉又有菜,烤肠、洋葱、葱丝、豆腐卷,配上香菜、蒜蓉辣椒酱、奇香红油和混搭咖喱粉,香味很远就能闻得到。即便下着雨,路边也会排长队。
站在摊位后面的东北老板双手翻飞,他的嘴里一直念叨,「手里不能停,爱拼才会赢。」感觉像是花了一份烤冷面的钱,听了一晚上春晚小品的感觉,超值。
吊炉烧饼
爱奇艺号:较瘦扯闲篇
菏泽人都好吃一口吊炉烧饼。小时候,老家人常说,「烧饼夹肉,越吃越瘦。」上学放学路过传统的烧饼摊儿,闻到牛肉的味道,小孩子的流口水就止不住要往外流。烧饼的面需要提前发酵,揉到筋道,加油、盐、五香面,揉好,开了花刀,糖稀上色,撒上厚厚的白芝麻。一个一个贴到吊炉上,木炭烘烤,出锅外酥里软。小师傅一天能做七八百个。长大之后,在外地的游子吃到家乡的吊炉烧饼那一刻,感觉吃到了一种乡愁。
西安油茶
爱奇艺号:菊城小微
吃油茶要赶早。在西安回民街的南广济街贾家油茶麻花,早上8点远不如晚上热闹。一块钱一根的麻花,四块一碗的油茶,过了中午11点就会卖光六大桶。四十岁的中年男人会用怀旧的口气跟你说他上初中是怎么吃这家油茶当早餐的,那时候店也在北大街,人是跟着搬家的店一起追了来。
用牛骨髓熬了汤,加上面粉和牛油烧滚,一碗油茶配两根酥脆的麻花,就是一顿舒服的早饭。这一口,很多西安人吃了四十年也不烦。
稻花鱼
爱奇艺号:二米炊烟
丰收季节,割稻累了,便捉几条稻花鱼犒劳下家人。鲫鱼养在稻田水边,胖胖地簇着,徒手就可以捉到。拿起水桶,挽起袖子,看准鱼的位置,两手按住头尾,很快就能捉满一桶。回家燃起柴锅,下油烧热,鱼洗净开了花刀,盐和葱姜腌好,油锅里炸过,使葱姜蒜和泡椒爆锅,开水收汁,起锅便好。炊烟袅袅里,稻花鱼就是自小不变的一口美食,总伴着稻谷成熟的香气。
天津北区拉面
爱奇艺号:走路带着风的馋猫
在天津滨海新区有一家拉面,名字是食客们起的。店从从96年4月开始经营,起先叫永发小吃店,后来大港油田的客人都叫北拉,老板索性把名字就改成北区拉面。23年前,牛肉面两块五一碗,面随便续,汤随便加,开得热火的时候,一度有了30多家分店。
现在的北拉12元一碗了,龙须、毛细,三细、二细、细的、二棱子、韭叶、宽的、大宽等等各种粗细,只要你点得出,老板就拉得出来。虽然仍然有很多分店,可大家总感觉到老店吃才有回味的感觉。
旅顺水师营大糖鼓火烧
爱奇艺号:小食神叨叨
糖鼓火烧家门口牌子上清楚写着「始于清同治年间」,据说是五代传下的手艺。土石砖砌成了两层炉子,上层烙,下层烘烤。薄薄一层饼放进去,会逐渐受热鼓起来,皮薄大馅儿,敲起来是邦邦邦的声音,有红糖糖稀的馅儿,也有白糖馅儿,非常脆,咬一口十分香甜。捏碎的时候,还会觉得很爽,十分解压。
云南宣威火腿
爱奇艺号:火腿哥大龙
小时候,宣威人家里面通常挂着两条火腿,总是盼着吃火腿,但总要逢年过节才能吃得到。做得多的火腿都要放进背篓里,背到大街上去卖,换了钱买新衣服。
宣威火腿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熏制之后的火腿可以放很久。陈年火腿表面看起来非常黑,吃之前要先大火烧磨干净,吃的时候再洗一下就可以了,削开表面,里面的颜色都是新鲜的深红色。切开之后火腿的断面就会散发出特别的香味,两年的火腿肉质滋嫩,看不到油,表面一层已经可以生吃。三年的火腿,整个腿都可以生吃。
现在,火腿对宣威人来说,就意味着「妈妈叫我回家吃饭的味道」。
陈麻婆豆腐
爱奇艺号:*幺妹
成都市的陈麻婆豆腐是年开的,现在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得的奖挂满了一整面墙。如果不早点来,会排很久的队。陈麻婆豆腐的来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麻婆脸上长满了麻子,另一种说麻是麻椒的麻,形容的是麻婆豆腐的口味。麻辣,鲜香,豆腐很嫩,一使劲就会戳破一样。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成都打工,孩子放假从乡下过来,就可以跟着去吃这家麻婆豆腐。已经很多年过去了,麻婆豆腐的味道还没有改变。
盐城瓦罐汤
爱奇艺号:美食bibi到
老盐城都非常熟悉,小海路上曾经有家经营了20多年的瓦罐汤。搬迁之后,很多年都难觅踪迹。直到5年之后,才有人又找到新的地址,发到网上。
店面还是简单的红底*字,门口还是镇店之宝的两个大缸。去了他们家,味道完全没变,蒸鸦片鱼是食客的最爱,炝腰花处理得恰到好处,毫无膻味,下面铺着一层酱*瓜解腻。一片一片一片吃到停不下来。每个厨师来了,都是老板娘亲自调教,没有特殊的配方,吃的就是家里的味道。老板娘说,「不需要有排场啊,我们就是小吃,一直开到老。」吃习惯了的客人说,「那我们也一直吃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