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新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11人ldquo男护士天团rdqu
TUhjnbcbe - 2022/4/29 0:43:00

月15日一早,湖北省荆门市。天空中开始飘起雪花,将这座城市渐渐装点为白色。即便气温骤降,但是早春的气息依然四处弥漫。

这是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抵达的第三天。抵达荆门后,医疗医院(北院区)的一层病区,用不到一天时间建立了一个基本符合院感要求的ICU,并已收治14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

在这支医护队伍中,有35名来自浙江来自浙江大学医院的医护人员,其中11名队员组成的“男护士团”颇为引人注目。

医院支援荆门医疗队队员。

月15日,我们连线了其中三位刚刚结束前线护理工作的男护士——

身高cm的我,

依然觉得防护服很笨重

一副黑框眼镜、面庞清秀、个头高瘦……年出生的医疗队队员、ICU护士梁寅已是这支护理队伍中的“老大哥”,抵达荆门后的第二天,他就已经和同事走进了“最危险的地方”。

根据排班表,14日下午4时至晚8时是他的第一个班。早就听说全套防护服装备的穿戴十分耗时,梁寅特地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到达病区。

“准备工作远比我想象的更为复杂。”梁寅向记者回忆道,虽然疫情发生以来,自己也一直坚守一线,但是第一次真正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他还是将防护工作做到了极致。按照穿防护装备原则,认真而有序的戴上了N95口罩和外科口罩、帽子、防护服、手套、长靴套、隔离衣、眼罩……时针指向下午4时,医院ICU。

梁寅面对的是一名60岁的危重症女性患者,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给患者实时调整适合的呼吸支持,他每隔一个小时就要给患者抽血进行血气分析,以此作为调整呼吸机参数的重要依据。

然而,一个原本是护士们最为熟悉的抽血动作,在此时却异常艰难。“我的身高cm,但依然觉得防护服很笨重,它让我的动作变得相对迟缓。”梁寅说,在层层防护之下,他的视觉、听觉、触觉都受到了影响——尽管之前做了防雾处理,但他的护目镜上都是水汽,要看清患者的血管并不容易;两到三层手套让手指不再灵活,使用针管时要分外小心;还有厚重的整套装备,让他在处处都是监护设备的ICU里走动时不得不加倍小心。“平时只需要一两分钟就能完成的抽血,在这里得至少四五分钟。”

一边是变得迟缓的行动,一边是生死时速的重症监护工作,前线的护理工作能够平衡吗?“我想我会打起饱满的精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如同往常一般完成每项工作。”梁寅说。

为了让患者喝上一口水,

我要考虑好每个细节

14日中午1点,医疗队队员、ICU护士卢州完成一切准备,进入收治了两名患者的负压病房,当天与他搭档的是医疗队队员、医院护士王昊囡。

万事开头难。刚到新环境工作的卢州发现,这项工作的挑战性超乎想象。

为了让护理工作更为精准和安全,护士们必须熟悉每位患者的状况,但是转院而来的患者多为第一天医院(北院区),他们的既往病史、身体状况等资料并不齐全。

“我们根据有限的病例资料顺藤摸瓜,逐一向他们的家人,医院咨询、打听。”卢州说,由于患者的资料大多都没能录入电脑系统,他和王昊囡俩人需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拿着纸笔,一点一点手写记录。这间不算大的ICU病房里,为了抢救等转运的顺利,没有放让坐着休息的椅子,虽然病房门口放了椅子,“但就是想休息,就算有地方,也没时间呢。”他打趣道。

当天下午,一位症状相对较轻的女患者向卢州和王昊囡俩人示意。由于患者带着氧气面罩,医患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眼神和默契。经验丰富的卢州很快明白了这位女患者需要喝水,他拿起对讲机,把这一诉求告知了该病房外的医生,得到医生允许,可以让病人短暂拿掉,卢州小心翼翼地取下患者的氧气面罩,让患者喝上了水,可是这位女患者却不愿意再戴面罩。

一旁的王昊囡见状,连忙上前与他默契配合,用手势和语言一起向她解释目前她的身体状况,如果不继续吸氧很有可能让病情恶化。“患者离开面罩的时间不能太长,我们俩争分夺秒、费劲心思地劝说。”卢州回忆道,好在短短一两分钟内,他们就成功说服患者戴上了面罩。他又用手势示意患者不要说话,以免氧气吸入她的胃里引起不适感。

“这就是前线ICU,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卢州说,“我是一名护士,服务好病痛中的患者就是我的职责。”

医院支援荆门医疗队队员。

做了6年护士

我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

14日晚11点,医疗队队员、ICU护士刘康的手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11人ldquo男护士天团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