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新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故乡在柴湖
TUhjnbcbe - 2021/12/22 18:33:00
彭洋挂号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去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读莫言的小说,我总觉得他写的就是我的故乡。莫言描写的青纱帐、红萝卜、河流、芦苇、饥饿和泽国,都让我想起我的出生地——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

柴湖镇,形若人耳,静静地躺在汉江下游的臂弯里。那里也有青纱帐、红萝卜、河流、芦苇、饥饿和泽国。更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洪水文化和移民故事。

在柴湖的历史上,也曾人口密集,商贾云集,被称为鱼米之乡。民国24年(年),汉江上游连降暴雨,肆虐的洪水冲破河堤,原柴湖镇的3万百姓被洪水冲走,大柴湖沦为泽国。水草、水鸟和芦苇成了柴湖自由自在的主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为了"南水北调"工程而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时,通过行*移民的方式将河南省淅川县的4.9万人集中迁移到柴湖,近5万淅川人在柴湖繁衍生息,至今发展到三至四代人约10万之众。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难找到柴湖这样奇特的镇。

淅川移民柴湖时,柴湖还叫新建区。当湖北省的领导向周恩来总理汇报移民工作时,周总理说:"新建新建,几十年后难道还叫新建?"他问那里有什么特产,湖北的领导说那里目前还是一片芦苇(移民也称钢柴)。周总理沉吟片刻说:"那就叫大柴湖好嘛!"大柴湖由此得名。

柴湖是个神奇的地方。有那么几宗"最"

柴湖是最大的移民镇。柴湖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水库外迁、成建制移民镇,恐怕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库外迁、成建制移民镇,全中国只有一个。

柴湖是江汉平原地域文化最为奇特的镇。柴湖有着丰富的移民文化、洪水文化和鄂豫两省丰厚的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尽管柴湖地处湖北钟祥,但镇上的居民说的是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吃的是河南人喜爱的面食,听的是河南人喜爱的豫剧,80%的村名至今沿用原来在淅川时的名字,这些名字保留了楚国古都丹阳(原淅川老城一带)的古风古韵。很多柴湖人会说三种话,即河南话、湖北话、普通话,懂二地风俗,即湖北风俗、河南风俗。柴湖的地域文化包括了楚汉文化、洪水文化等多种文化因子,多种文化交融现象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乡在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