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会不仅让我第一次尝到了荆门的中秋月饼,还让我掌握了更多新知识新技能,和同行有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开心极了!”节前,快递员桂海峰高高兴兴地拎起工会送来的月饼说。
这是荆门市总工会在包括快递员、家政服务员等新业态就业群体中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的一个活动缩影。近年来,市总工会以职工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延长工作手臂,服务新业态就业群体,被快递小哥们亲切地称呼为“快乐驿站”。
积极适应新常态,顺应职工群众新期盼
如今,从事快递等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如何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年,市总工会连续召开9个座谈会,听取全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业态就业群体的意见,对23个新业态就业群体集中的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决定:大胆地从社会组织孵化入手,通过社会组织来灵活地、更接地气地、精准地服务不同领域的职工,弥补工会在新业态就业群体中的组织短板。
整合各方资源,三招搭建起孵化基地
为在最短的时间里构建起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的组织框架,市总工会在市委的支持下,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用了三招,很快让孵化基地变得有模有样:
第一招是建立一套制度体系:制订了《荆门市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提供服务、培育孵化、项目运作、品牌创建、宣传推广、规范引导等6项任务,建立了《社会组织进入、退出及评估制度》等3项制度,实现了组织互联、活动互通、优势资源共享,激发起社会组织参与工会工作的动力和兴趣。
第二招是搭建一个平台:依托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设置了多种功能空间,免费向社会组织开放,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公益创业、跟踪指导等内容的一条龙服务。基地开放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吸引了市蓝天社工中心、市圆梦爱心帮扶会等15家社会组织入驻。
第三招是孵化一批组织:积极孵化工会直管的社会组织,荆门市职工志愿者协会就是其中之一。该协会围绕法律援助、文化讲堂、职业介绍、心理咨询、文体服务等,为全市各领域的职工及其他爱心事业提供志愿服务。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就成功孵化了33支职工志愿服务队,吸纳职工志愿者约人。
延长工作手臂,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如何保持社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市总工会通过加强联系引导,主动回应社会组织的所期所盼,帮助社会组织一同成长。近年来,市总工会累计向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达万元,实施情绪疏导、婚恋情感、亲子关系、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等各类项目53个,通过强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职工提供精准化服务,真正实现了社会组织“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工会被大家称之为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市总工会的一系列组合拳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社联部的充分肯定,专程来荆门考察调研,并被新华网大力推介;山东、河北、安徽等省份的18家地方工会前来考察学习。(通讯员郑宇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