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再次多地复起,中国的房地产业又有了新的波动。自八十年代中国内陆引入了房地产业,这个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拉动了中国整体的经济大发展,更是创造了许多地产大亨。不过,房地产过热在政府层面一定会出台政策来给楼市降降温。
自今年年初开始,中国的楼市整体就进入了调控期,从教育政策改革引发了学区房变革,到对房地产商限行标准出台,到现在很多知名的房地产品牌都面临负债却换不起的风险。纷纷采用降价销售的策略来救市,救自己,如今连各个城市政府都参与到了救楼市的行列里来了。那么从政策角度是否能够令楼市回暖呢?
一、目前的楼市形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楼市的行情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锚点。房地产自身以及其所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体量大、资金聚集程度深,仅土地一项就给财政带来丰厚的收入。还有一个说法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是中国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载体。
这个说法具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随着经济大发展,无论是企业的信誉还是银行的信誉,甚至是客户端的个人信誉,都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信誉支撑,融资环节就会有层层障碍,最终可能无资可融,那房地产又怎么能全面开花呢?
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运行稳定的信用融资流程:房价行情利好,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放宽房企抵押贷款的资质,同时释放更多信用额度,结果就是推动经济持续高温。而经济大繁荣,又会推动房价持续保持上涨态势,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创造更多的信用价值。
在引入房地产业的这几十年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也随之完成了高速的发展,而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信用在其中的作用。那么当房屋的主要作用偏离了居住这个点,而成为投资的商品,那么房地产的风险和膨胀成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了。
所以国家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口号、并强调共同富裕的基础理念,就是再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能只依靠房地产业了,我们需要找一个新的集中运用信用的“锚点”了。当然不能说房地产就此遭到冷落,相反,正如汽车能源一样,谁能说有了柴油、汽油就不好了呢?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房地产方面的舆论焦点,都集中在了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上。消息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授权国务院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展开关于推行房地产税(增加税收)相关政策改革的试点工作,试点为期五年。
决议还有一个附加说明,就是一旦试点之后,收到不错的成效,当“条件成熟时,及时制定法律”。这就说明,我国要执行房地产税,是真的要成为基本操作了。不可避免的,房地产税的颁布和运行必将会对中国的房价,甚至对土地财政和中国经济增长都有着必然的联系。
这其中甚至有人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纲领性方针拿了出来,楼市的兴衰成败会给我国全民富裕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样的行动进一步证实了,房地产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直以来的经济锚点,这次要转入另一个赛道了。
二、有哪些救市政策
前段时间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很多省份已经陆续发布了有关楼市的政策,提出了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会议精神。这是从国家层面下发的促进楼市回暖的指示精神,于是各地开启了带有本地特色的楼市促进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超过10个城市下发了关于购房补贴的政策。我们能想到的落户口、学历优惠、三胎减免等等,都搭上了契税减免、现金补贴和购房优惠的政策倾斜。有的地区更是出台了五花八门的形式,就是为了刺激本地的楼市。
最先做出的回应的包括呼和浩特、荆门、衡阳、开封、南宁、保定等十多个地区都给出了详尽且极为诱人的振奋楼市的方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提出了“购房券”奖励政策。安徽省芜湖市针对人才,给予专项购房补贴,最高占总房款的10%。
而楼市始终处于不急不婚的呼和浩特,这一次借着政策的东风,提出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租房和购房的双重补贴,直接以现金形式,给予最高10万元、最少也有3万元的补贴。除此之外,有的城市在契税补贴上也做了不少文章。
衡阳提出针对商品住房等相关地产的财政拨款,将给予消费者总款项最高一半的契税补贴。重庆则规定了大额度的购房契税优惠,符合规定的人,可享受与所缴纳契税同等金额的购房补助。开封则是按照契税总额补贴12%。
最赶潮流的一个补贴点是三胎购房补贴。甘肃省临泽县是第一个针对三孩家庭,给予购房补贴的地区,额度在3-4万元。
紧接着,江苏省也针对二胎家庭特殊颁布了按平米给予元的补贴政策,三胎家庭是元的额度。保定就更实在一点了,区域性取消限购、贷款额度直接上调五分之一。
三、政策效果如何
其实,中国的楼市渐冷也不是所有城市都进入了寒冬,超一线城市的楼市依旧是一房难求,一二线城市房价依然居高不下,只有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流出的原因,导致现有住房库存积压明显,甚至创下了自年以来的最高值。所以所谓的救市政策,针对的也是三四线城市。
政策的出台对于三四线城市未必就有切实的好处,未必能够起到足够的刺激作用。毕竟对于普通的购房者来说,对于房子的需求无非是:刚需、改善性住房、投资和足够富裕之下的豪宅。如果是前两种,在三四线城市,趁着政策倾斜着手买入,确实能享受一定的优惠。
但抛开刚需和改善,短期内,三四线城市不足以吸引投资和豪宅的购买,毕竟投资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流动性和未来城市发展潜力等问题。至于豪宅,既然有足够的资金,居住除了房子本身还要考虑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和对工作的便利作用,而这些三四线明显不具有竞争力。
根据数据统计来看,11月份,我国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对比同时期房价,都有小幅度上涨,而广州则小幅度下降,深圳没有变化,与预测相吻合。二线城市新房和二手的价格均有小幅度的下降,且比上一个月的下降比例有扩大了一些。
结语
数据的显示不难发现,超一线和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整体与预测基本吻合,而三线城市的新房价格持续小幅下降。这样对比下来,头部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楼价就形成了一个倒V字型,呈现了明显的相反走势。所以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将会持续存在。
所以能够预期的是,在房地产信贷环境释放出更多宽松的条件之下,加上每一座城市根据实际情况推出符合自己发展形势的政策之后,老百姓对于楼市的预期将会趋于平稳。那么对于刚需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确实会迎来一波小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