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新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爱吃和乐面的人注意了,现在知道还不晚
TUhjnbcbe - 2025/4/13 18:13:00

说起北方人,大部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北方人很魁梧,豪迈又野性,北方人饮食上都喜爱吃面,

尤其是冬天,一碗带着卤子的面哪需要其它的配菜,面中皆有了。说起面,我最爱吃那一碗热气腾腾的和乐面,它既没有油泼面的浓烈,也没有酸菜面的畅爽,却能让我挂在心间,念念不忘……每天分享一味传统美食,今天就说说那碗和乐面。

很多人以为“和乐”起源于潍坊,其实这是错误的。根据有关文史资料的记载,和乐起源于陕西、山西一带,原名饸饹,也有的地方称之为“河漏”,用燕麦粉制作。传入北京后,改用荞麦面或普通面粉兑入一定比例的淀粉,以增强饸饹条的粘度。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终日食面,大脚马皇后就挖空心思找名厨用小麦代替荞麦面,并配上鸡鸭肉和卤子盖浇,名为:“和乐面”。朱元璋食后大悦,而后成为宫廷必不可少的御膳。大致在清代中后期,饸饹来潍坊“安家落户”。经过一段时间的本土化改良后,老潍坊小康及小康以上的人家逐渐形成“老人过生日,全家吃饸饹”的习俗。老潍坊人取饸饹的谐音改称为“和乐”,借以祝愿老人福寿康宁,全家和和乐乐。

和乐其实就是一种面条,但制作方法与家常的面条食物完全不一样的,一般的面条是用刀切出来的,面条有棱有角,而和乐是挤压出来的,锅灶的上方架着一个筒状的“和乐床子”,底部均匀地分布着直径与圆筷子差不多的一些漏孔。锅中的水烧至沸腾时,伙计们把揉好的面团填入“和乐床子”里,然后用力将面团通过底部的漏孔挤压进锅内煮熟,再捞到冷水中,又粗又长的和乐条就煮好了。

鸡鸭和乐的辅料制作和配置十分讲究。其中,鸡鸭必不可少。鸡鸭煮汤后切丁翻炒,然后与切丁后的猪肉丸子一起放入原汤中制成和乐卤,故称为鸡鸭和乐。煮好的和乐条盛入碗中,加上适量甜蒜、鲜芫荽末、腌制的韭菜、咸香椿、蛋皮、胡萝卜末等小菜,再淋上适量辣椒油,颜色亮丽,红、橙、黄、绿,让人食欲大开,一碗热腾腾的鸡鸭老汤浇入其中,香味四处漫延,纵使再不喜欢吃面,也忍不住拾起筷子,“哧溜哧溜”赶紧扒上几口,好满足一下垂涎的味蕾与肚腹。

潍坊有句老话——“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这和乐不声不响的就端块“中华名小吃”的牌子回来,虽然有的人不屑,和乐到外皆有,名不同罢了,何必炫耀,咚咚倒觉得不然,潍坊和乐的精到之处有岂是寻常能比?

正宗的老潍坊鸡鸭和乐越来越难吃到了,早在老潍坊经济繁荣的时期,鸡鸭和乐和乐可是饭馆里不可缺少的饭食,早些人不讲究,做和乐的地方和吃饭的地方同在一间,和乐床子也摆在其中,大锅中的热气和食客碗里的热气混为一体,房间内热气熏熏的,和乐还未上桌的食客们互相说笑着,已上桌的食客哧溜哧溜的往嘴里扒着和乐,一边听着他们的说笑,听到好笑之处,“扑哧”一声,未下肚的和乐面被喷了出来,又惹起一阵哄堂大笑,出丑的食客脸羞得通红,场面好生热闹……

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啊,游子们虽远在异乡,但提起“和乐”,不禁要落寞三分,如果你还未尝过潍坊鸡鸭和乐,来潍坊找咚咚,咚咚带你去吃正宗的和乐面,让你一碗面就爱上这里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吃和乐面的人注意了,现在知道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