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的主要文化特点体现在饮食文化、剪纸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和民族文化方面。
剪纸文化: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
居住文化:贵州少数民族大多靠山或依山傍水居住。他们就地取材,搭建住房。如黔东南一带的杉皮房、吊脚楼,基本全是木质结构,也称"干栏式"房屋。其特点是用木桩搭楼,上面住人,下面饲养家畜、家禽和放置农具。
服饰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至少有上百种,不仅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而且内涵深邃广博。是各个民族审美观念的体现,凝结着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
民族文化:在贵州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有许多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黔剧是贵州家乡剧,全省人民非常喜爱,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剧《蔓萝花》等曾被拍成戏曲影片。
饮食文化: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几款贵州特色美食。
红酸汤丝娃娃
贵阳有一种常见的街头小吃“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贵州省贵阳市的一种常见的地方传统小吃。这个名字乍一听有点“吓人”,其实就是面皮裹着蔬菜配上汤汁的小吃,形状好似襁褓中的婴儿,当地人形象地叫它“丝娃娃”。“襁褓”是用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饼,薄薄如纸却有—只手掌那么大,饼皮气孔细密,质地柔软。这层“外衣”裹上排列组合多种多样的小菜,如萝卜丝、折耳根、海带丝、炸黄豆、脆哨、糊辣椒等。菜丝切得极细,红、白、黄、黑等各种色彩相间,十分漂亮。
红酸汤绝对是这道小吃的灵魂,在传统的民族风味上加以创新,用本土当季西红柿为主料,辅以数种蔬菜慢火熬制而成。为丝娃娃这道小吃锦上添花。
红酸汤配上优质的饼皮、蔬菜、脆哨,入口只觉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是贵阳人民非常喜爱的代表性小吃。
酸汤鱼
酸汤鱼,是苗侗族的一道传统菜肴,据考证此菜肴最早源于黎平县雷洞镇牙双一带。制作原料主要有鱼肉、酸汤、山仓子等香料。成菜后,略带酸味、幽香沁人、鲜嫩爽口开胃,是贵州“黔系”菜肴的代表作之一。这道菜通常先自制酸汤,之后将活鱼去掉内脏,入酸汤煮制。
酸汤鱼所用的酸汤,用泉水和自种的香糯酿制而成,味型独特、酸鲜可口;鱼肉来自新鲜活鱼,肉质细嫩。这道菜做成后,吃起来略带酸味,鲜嫩爽口。
花溪牛肉粉
花溪牛肉粉发源地贵阳花溪地区,是贵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牛肉、酸莲花白、芜荽等,有原味牛肉粉,红烧牛肉粉,泡椒牛肉粉。
由多种名贵中草药精心严格制作,做出的牛肉粉与众不同,汤鲜味美,肉香。吃过的人赞不绝口。
花溪牛肉粉选用上等黄牛,精制米粉,多髓牛骨,熬成鲜浓原汤,加上爽滑的蒸气米粉,配以醇香的牛肉,添上开胃的泡酸菜,点缀以新鲜芫荽,如果您能吃辣,加上贵州特有的香炒辣椒面,一碗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牛肉粉跃然呈现。
花溪牛肉粉风味独特,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品味以外,喝上一碗香气诱人、鲜味浓郁的牛肉原汤也是一种美味的享受,人们都把它当做早餐、午餐、晚餐、休闲食品,随时随地都在吃。
洋芋粑
洋芋粑粑是贵州省贵阳市的一种特色小吃,其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有洋芋的清香甜味。
洋芋学名马铃薯,俗称土豆。将洋芋煮熟后,捻成泥状或切成块状、丝状,然后加盐、味精、葱花,少量的水和面粉,将其捏成饼状(可以用小锅盖或是杯盖压制成型),然后再放置到平底锅里煎到两面都呈金黄色,吃的时候用小盘盛出,在洋芋粑上浇少许稀释的甜酱和辣椒粉(麻辣味的),有的地方还有一些凉拌的小菜(如贵阳的折耳根、酸萝卜、酸菜、酸莲花白),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有洋芋的清香甜味道。
肠旺面
肠旺面是贵州省的一种特色小吃,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
“肠”即猪大肠,“旺”则是猪血,辅以面条,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在贵州各地市、县、村镇均能找到它的身影。
肠旺面始创于晚清。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贵阳北门桥一带肉案林立。桥头有傅、颜两家面馆,他们用肉案上的猪肥肠和猪血旺做成肠旺面,以招徕前来买肉买菜的顾客。两家面馆互相竞争,使肠旺面的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在贵阳卖出了名气。
肠旺面又称肠益面。“肠”即猪大肠,“旺”则是猪血,加上面条,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肠旺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
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肠旺面有山西刀削面的刀法,兰州拉面的劲道,四川担担面的滋润,武汉热干面的醇香,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
状元蹄
“状元蹄”是贵州省贵阳市的传统名菜,属于黔菜系。即青岩古镇的卤猪脚,入口肥而不腻,糯香滋润,酸辣味美。
相传清朝时期,青岩赵以炯,为上京赴考,常温功课至深夜。一日,忽觉肚中饥饿,便信步走到北门街一夜市食摊,点上两盘卤猪脚作消夜,食后对其味赞不绝口。摊主上前道:“贺喜少爷”。赵问:“何来之喜?”摊主不失时机道:“少爷,您吃了这猪脚,定能金榜题名,‘蹄’与‘题’同音,好兆头,好兆头啊。”赵听后大笑,不以为然。不日,上京赴考,果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回家祭祖时,重礼相谢摊主。此后,卤猪脚便被誉名为“状元蹄”,成为赵府名食,后经历代家厨相传,扩至民间至今。
制作方法:
1.将猪脚烧尽余毛,使皮至焦黄,然后浸泡,刮净焦皮,清净污物,一剖为二,入开水锅焯透,捞起冷却。
2.锅烧热,下冰糖炒成糖色,渗入鲜汤,加入料酒、鸡精、老姜、大葱等,将八角、三柰、香叶等以布包扎,投入洗净的猪脚,用小火慢炖3-4小时即成(汤可以重复使用)。
3.取碗加入煳辣椒面、双花醋、姜末、葱花等,制成蘸汁,随卤好的猪脚一起上桌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