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杨悦何玮龙
今年,湖北省荆门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典型的超长梅雨期,出现了首个有清晰影像资料的龙卷风。超密集暴雨过程,成为今年梅雨期的“招牌标签”。
自6月8日入梅以来至7月9日,荆门已经遭遇5轮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累计雨量比历年同期偏多1.6倍。全市各个中小湖泊、河流及水库水位普遍上涨,部分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
长湖位于荆州、荆门、潜江三市交界处,地势低洼。周边各地径流全部汇流于此,外排通道少,水位暴涨达到保证水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从7月9日开始,他就驻扎在气象台,因为“每一步都不能有差错,精准预报才能保证百姓安全”。他叫梁涛,今年39岁,是荆门市气象台台长,毕业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7月10日清晨,他揉了揉发胀的双眼,打开电脑,像往常一样调出最新实况、数值产品分析起来。“今晚到明天的天气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长湖周边。”梁涛说。
气象台迅速开始天气会商。“这是个暴雨的天气形势啊,而且还很复杂。”分析的同时,梁涛边说边在天气图上画出各种天气系统,大家开始意识到此次预报的难度。
会商过后,梁涛立即向局领导汇报天气过程,并开始制作服务材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应急局、防办等单位的询问电话一个接一个。
10日20时,和省气象局的会商准时开始。那时,长湖的南部已经有部分零星降雨回波开始发展。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后,荆门市气象台和武汉中心气象台终于达成一致结论。顾不上回家看孩子,梁涛赶紧把此次过程的重要天气报告制作出来,而此时,全市各防汛部门都在等待这份重要天气报告。
梁涛(中)和同事在分析天气形势。代蕊摄
随后,已经连续工作两天的梁涛在局领导强烈要求下,趁着降水还没开始,回家看看生病的孩子。可是,即使躺在床上,他还是翻来覆去睡不好,心里始终惦记着这次暴雨过程,不时拿出手机看雷达回波。“注意荆州那边有一块强回波正向长湖移来,准备发暴雨预警信号,我马上过来。”回家没躺下多久,梁涛又起身拿衣服往外跑。
“目前,沙洋长湖附近毛李、桥河已出现50毫米以上的降水,预计未来6小时,沙洋仍将有30毫米至50毫米的降水,并伴有雷电,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风险较高,请注意防范。”11日3时8分,第一条暴雨黄色预警发到全市各防汛责任人手上。半个小时过后,暴雨如注。
“您好,这边是荆门市气象台,我们刚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预计长湖周边有暴雨发生,请注意做好防范。”梁涛拨通了市应急管理局的电话。之后,多条暴雨预警信息、多个叫应服务电话将预警信息传送给防汛责任人。
11日12时左右,降雨渐渐减弱,值班室众人瘫坐在桌前。五分钟后,耳边已经有鼾声响起,但是梁涛还在忙碌着,继续准备防汛服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