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荆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春去秋来,城市管理部门秉承着“创城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文明成果巩固生力军作用,坚持“建设现代化精致城市”和“打造干净城市”总目标,不断强化城市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精细管理”常做,成果提升不停步
工作中,市、中心城区城管部门和街道综合执法中心通过“步巡荆城”“马路局长”“零点行动”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手段,对城区环境卫生、街面秩序薄弱区域开展集中清理整治,开展违规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十乱”整治;围绕“清河”、“清渠”、“清路”、“清院”、“清立面”和增植补绿等开展提标提质行动,全面深化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与此同时,城管部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到创城常态化工作中,结合市政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协调停车泊位建设,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推进“口袋公园”建设,通过见缝插绿、拆围透绿、垂直增绿等措施,建成16个“口袋公园”,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品质不断改善;对15条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街面秩序、园林绿化等问题实施综合整治,解决环境脏乱问题;升级改造垃圾分类投放点(站)个,助推居民养成分类习惯;在人口密集区、主次干道科学选址,新建一批城市公厕,逐步补齐城市公厕配建不足短板。
“美丽创建”常抓,文明传播不间断
今年,我市将“美丽街区”创建与城市市容市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园博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工作有机结合,督促各地在街区内开展植绿补绿、市政设施维护、垃圾分类、文明志愿服务等工作,全方位打造文明样板,建设更加绿色、靓丽的城市街区景观。
在此基础上,各区因地制宜打造城管“红色驿站”,设置文明志愿服务岗、志愿者服务站等,全方位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传播,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精神”常红,靓丽美景不褪色
在荆城街头,常见身穿红马甲的城管志愿者深入居民小区捡垃圾、清杂物、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和文明常识,开展文明巡查,与社区党员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这是市城管委系统持续推进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行动的场景。今年以来,市城管委每天安排2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协助社区干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每周五下午集中安排至少10名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启动后,城管委系统多名党员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等模式,定期走访慰问社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帮助解决买衣送药、购置生活用品等实际困难,并与社区文明巡访员一道,纠正居民乱扔乱吐、乱贴乱画、不文明遛狗等行为,引导居民群众自觉遵纪守法、文明守礼,带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特约记者周虎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