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预制菜行业系列深度研究报告:《预制菜行业群雄逐鹿预制菜企业何以胜出》。(报告出品方:国联证券)
报告共计:43页
中日对比:中国接近日本90年代
中国、日本同处于东亚圈,主食都以米面为主,辅以蔬菜、肉类、海鲜等配菜,饮食习惯与日本相似,具备一定的参考性。从经济、社会、行业层面看,当前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阶段接近日本的-年代。
当前国内与日本-年代经济增长趋势相近。日本由于年石油危机首次出现负增长,至此结束高增速阶段,80-90年代增速稳定在2.82%-6.66%之间。中国经济增速在年达到高点后有所下滑,疫情前年增速为5.95%。
当前国内与日本-年代经济增长趋势相近。日本由于年石油危机首次出现负增长,至此结束高增速阶段,80-90年代增速稳定在2.82%-6.66%之间。中国经济增速在年达到高点后有所下滑,疫情前年增速为5.95%。
人口老龄化率接近。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年的6.81%攀升至年的12.41%;日本老龄化率从年的6.88%提升到年的12.31%。从日本预制菜行业发展来看,高龄老人选择购买预制菜以减少自己在家做饭的倾向。
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相似。日本少子老龄化趋势增强,家庭规模缩小,平均家庭户规模从年的3.4人/户下降至年的2.99人/户。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也在逐渐缩小,从年3.44户/人下降到年仅2.62户/人。传统大家庭靠烹饪满足多口需求,而在外就餐或选择便利的预制菜成为小户家庭的主要选择。
女性就业率水平接近。日本女性就业者比例稳定在40%-55%之间。而我国在教育普及化及就业平等化的背景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程度明显增强,女性就业比例不断提升,从年40.57%提升至年54.15%。以往女性多是家庭餐桌做菜主力,随着女性就业率提升,家庭做饭时间减少,预制菜丰富家庭餐桌、烹饪便捷的特征可解决这一痛点。
我国餐饮行业已进入成燕阶段。年代日本餐饮产业化开始起步,肯德基和麦当劳进入日本市场,吉野家、王将、MOS汉保等日本餐饮品牌不断扩店。.年,日本外食行业年平均增速为8.5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各省市铁食服务公司脱离国营饭店进行自主经营,传统正餐、西餐、火锅、休闲餐饮得到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各品牌跨驰区经营,增长势头不减,疫情之前的-年餐饮行业年平均增速为9.68%。已度过快速发展期、遗入成熟阶段。
我国餐欲品牌连镇化与日本80年代接近。从餐饮连锁化程度来看,日本连锁化车从年的6.5%逐渐提升至年的12%。据欧赛预计,中国餐饮连绩化率从年的6.92%提升到年的17.38%。目前,日本餐饮连锁化率已达到53.39%水平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与日本仍有较大差距。
立足国内:四类差异或制约市场终局
预判终局,中国预制菜渗透率与市场竞争格局或许不会达到日本市场水平,主要来自四大制约因素:饮食文化差异、相对价格差异、基础设施差异、渠道差异。
1)我国各地有其独特的菜肴,且以工序复杂的热加工为主。观念上,日本料理讲究保持食物的“新、奇、鲜”,要保持菜的新鲜度和原味;中国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尤其注重味。做法上,日本料理以煮、烤、蒸为主,很多菜以生吃为主,被称为“煮文化”;中国烹饪技法主要是炒、烧、煎、炸、烤、烹、炖、烩8种,其中炒是最基本、常见的技法。地域上,日本国土面积狭长,主要分为关西和关东两个区域,区域间口味差异大;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多样,拥有鲁、川、扬、粤、湘、闽、徽、浙八大菜系。因此,中式菜肴预制化、标准化的难度高于日料。
中国预制菜单品偏高端,日本单品偏便捷、低端。日本的预制菜加工程度与口味则更加注重口感与配方,品类以米面主食和炸物为主。便捷性是日本预制菜产品的重要特色,其不仅是为了满足食欲,更方便上班族、家庭主妇简单烹饪。中国预制菜以家常菜肴为主,囊括八大菜系和各种地方特色,具有丰富的风味是其重要特点,目前市场上的大单品,如酸菜鱼,有酸、辣、鲜的复杂调味,鱼肉富含蛋白质符合消费者健康升级观念。对比日本,中国预制菜单品更高端,标准化、工业化难度更高。
2)对比日本,中国在家做饭性价比更高。以一人食套餐为例:日本在家吃饭人均花费多集中于25-35元;外出就餐花费40-75元不等,都市白领餐标50-75元,普通工人餐标40-50元,低价餐标30-40元;而便利店一餐(便当+饮料)花费仅需20-30元,极具性价比。而国内物价低于日本,在家做饭花费多集中于5-15元,而外出就餐/外卖每餐价格约20-40元,便利店/预制菜通常花费15-30元。国内在家做饭最具性价比,人们更倾向于在家做饭。
从可支配收入来看,日本在s增长强劲,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迈向10万元大关。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虽低于日本70年代,但增长趋势明显,截止年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达到3.68万元,相比年增长接近两倍。
3)从基础设施看,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下线城市履约成本高。预制菜需全程冷链运输,而冷链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需要发挥规模优势。日本国土面积小、城市分布更为集中,企业自建冷链运输网络更易形成规模优势。中国目前冻品物流已较完善,而冷藏品需日配,受制于需求分散,在下线城市履约成本高企,制约了预制菜渗透率提升和企业扩张。年我国冷库保有量及冷藏车保有量分别为立方米/千人和辆/百万人,日本分别为立方米/千人和辆/百万人。年日本冷库容量万立方米,平均立方米/千人。年我国冷库容量1.96亿立方米,平均立方米/千人,低于日本70-90年代水平。
预制菜企业如何突出重围
预制菜正处在百花齐放的初级阶段。我们认为,企业短期可通过打造具有高认知度的爆品产生销量;长期而言,夯实产品、渠道、供应链基础,打造综合实力才能走得长远。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产品力和渠道力是现阶段的主要发力点,随着公司品牌力提升和营收规模扩大,再一步步过渡到自建供应链、工厂、物流等行业核心壁垒上。
从明星单品到单品规模
从大单品突围做出差异化。目前,预制菜处于有品类无品牌阶段。京东超市数据显示,目前用户对预制菜的搜索主要围绕菜品和场景展开,针对品牌的搜索较少。因此,发展初期公司通常采取大单品策略。此类型品牌的特点为产品SKU的数量少,产品有差异化、壁垒较高,一旦做出优势产品,即可突出重围形成品牌辨识度。打造爆品卡位品类、抢占市场,是预制菜品牌初步突围的核心。
从明星单品到单品规模,沉淀经验提升综合实力。预制菜行业与餐饮行业具有相似性,预制菜市场规模千亿,有望诞生百亿元营收的公司。但小店口味做得足够好,也能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预制菜单品规模比公司规模更重要。如方便面市场规模-亿元,而老坛酸菜牛肉面单品营收近亿元。选定单品后反复验证和精进,通过单品沉淀团队、整理供应链、提升效率。用单品占领市场是公司竞争力的最大体现。
四角度选择受众更广、高频且高复购的品类。一是基于场景,或满足家庭聚餐场景的便捷做大餐的需求,或满足懒宅独处时的简单营养的餐食需求,或满足白领快速早餐时营养快捷需求。二是围绕菜系,川湘菜系、闽粤菜系、江浙菜系中均有受众广、高认知度的产品,可聚焦区域的密集需求做菜品选择,比如江浙沪消费者更热衷购买年夜菜。三是肉类佐餐小食和基于早餐场景的米面主食已被验证是受众广、频率高且高复购的品类。另外,从烹饪方式看,可选择更容易标准化的炖煮熬的菜品。
多维度产品精进,总结爆品公式并推广。以大单品酸莱鱼为例,将一款产品从细节上到做到极致,需处处打磨,才能呈现高分产品。根错艾媒咨询,年中国酸莱鱼预制莱市场规模已达到67亿元。酸菜鱼预制莱在网销量排在前列的公司包括叮叮懒人菜、国联水产、冻品先生、麦子妈、珍味小梅因等。如珍味小梅因的产品打磨包括:
1)原材料。使用黑鱼而不是巴沙鱼,价格责但口感更佳。
2)配料。自制配料保证酸味重于辣味。
3)加料。较早在酸莱鱼产品加料中增加土豆粉,增加嗦粉体验。
4)包装。色彩突出、吸引眼球,包装袋可微波,加热完成后开袋即食、免洗碗,适合懒人。另外,酸菜鱼底层逻辑是肉类主食材+汤类基底+大众口味。总结爆品公式打造系列化爆品,比如猪肚鸡、水靠牛肉等。
1.怎么理解预制菜的消费需求
2.中日对比,中国预制菜市场有何不同
3.预制莱企业如何突出重国
4.三维度甄选投资机会
精选报告来源公众:见鹿报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报告共计:43页。受篇幅限制,仅列举部分内容。
精选报告来源公众:见鹿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