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广州洪灾风险全球最高 专家反驳
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136个沿海城市中,广州洪灾风险最高,2050年因洪灾损失也将最高(详见本报8月29日A14版报道)。本报关于此事的报道引起重视。近日,市三防办邀请羊城晚报采访过的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津贴专家李平日参加研讨会。会上,水务、气象、海洋等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与专家一起同堂探讨。会后,李平日教授也请来,一一解析报告中不成立的内容。
报告:防洪标准20年一遇
批驳:200年一遇
李平日教授透露,“2050年因洪灾损失的城市中,广州高居榜首”引起广泛关注,市长亦对此事做出批示,要求深入研究并开展减灾工作。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找到了李平日,将报告英文原文以及找人翻译的中文译文都发给他。水务局还邀请他和中山大学教授参加研讨会。研讨会上,市三防办、气象局、海洋局等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们详细研究了这份报告。
李平日介绍,“广州洪灾风险全球最高”结论的出处,是发表在今年第三期的《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几位作者分别来自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心、法国的国际环境和发展研究中心、密德萨斯大学的洪水灾害研究中心等机构。他认为,这样的研究属一家之言,要参考,但里面用的依据值得商榷。
“报告中的参考依据之一,是广州的堤防标准为20年一遇。事实上,广州早在很多年之前,总的堤防标准就是200年一遇了。他们不知道是哪里找到的、旧的标准”。
报告:2050年地质沉降40厘米
批驳:约为40毫米
李平日透露,水务局的工作人员还向他介绍,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广州地质沉降40厘米。“这意味着,每年就要降一到两厘米。事实上,每年沉降只有一到两毫米,足足差了10倍。”李平日向展示了广东省地震局主编的一本《广东省地震构造图集》。其中的“广东省地壳垂直形变速图”显示,广州位于1-2毫米/年这个区间。“这是几十年来的平均值算出来的,是可靠的。我不知道那份报告中的40厘米是怎么来的。”李平日坦言。
报告:水灾损失占GDP比例大
批驳:水灾损失预估不准
鉴于报告中防洪标准、地面沉降两者的数据都不够科学,李平日认为,由此算出的水灾损失也是站不住脚的。原报告中有一份表格,其中假设各座城市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那么,在2005年,广州受百年一遇洪水威胁区域财产为385.08亿美元,带防护措施的年平均损失为6.87亿美元,占GDP百分比为1.32%。这个百分比在所有城市中排首位,从而也成为评估城市洪灾风险的标准之一。
“这个统计的前提,就是广州的防洪标准是20年一遇的,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损失。那么他按20年一遇、地质沉降40厘米的前提,预估2050年的损失也是不准的。这样的报告在上广为传播,负面影响是很大的。首先市民可能会恐慌,而且会让外资觉得,广州好像很危险,不来这里投资,所以有必要好好向大家解释。这个结论根本就是伪命题!”李平日透露,研讨会上,与会的人也同意他的看法。
最后,李平日提出建议,虽然广州绝非全球水灾风险最高的城市,但广州仍需要把防水灾作为系统工程来做,具有前瞻性。(林园)
原标题:报告称广州洪灾风险全球最高专家反驳
原文链接:
稿源:中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