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2月2日讯(记者高伟通讯员玉清)“快看,中华秋沙鸭!”11月28日上午,在漳河库区一处水域,一大群嬉戏的中华秋沙鸭,让荆门爱鸟文化研究会的几位鸟类观察员又惊又喜。他们纷纷按动快门,用镜头记录这群久违的“国宝”级越冬候鸟。
两年前,在流入漳河水库的钱河支流,荆门爱鸟文化研究会会长董玉清发现一只孤单的雌性中华秋沙鸭。这一发现,使他对在漳河库区寻找中华秋沙鸭充满好奇和渴望。
今年11月以来,荆门爱鸟文化研究会的鸟类观察员们,从荆门城区到漳河水库源头,每天驱车翻山越岭来回多公里,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在漳河库区寻觅中华秋沙鸭的踪影。他们还自掏腰包租游船,在漳河水库一些偏僻水域调查越冬的珍稀鸟类。
经过半个多月调查,在绿水青山环绕的荆门漳河百鸟岛屿之间水域,观察员们惊喜地发现了好几群中华秋沙鸭,还发现大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
鸟类观察员曾红旗告诉记者,现场发现的中华秋沙鸭,身长49厘米至63厘米,嘴长而窄,呈红色;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雄鸟的头和上背、肩羽呈黑色,雌鸟的头和颈羽呈褐色。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濒危动物。它是第三纪冰川期残存物种,是中华鸟类活化石。由于数量极其稀少,中华秋沙鸭被誉为“水上飞羽熊猫”,是“国宝级”迁徙冬候鸟。每年深秋时节,它们集群自北方南迁到长江流域避寒越冬,次年4月清明节后,又集群北归迁徙到我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繁殖地育雏。
漳河发源于荆山山脉,是荆江北岸流入长江中游的一条较大山溪支流河。年10月,漳河筑坝兴修水利工程,在鄂西北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地带形成最大的人工湖泊,库容量达20.35亿立方米,是闻名全国的九大水库之一,灌溉着江汉平原广袤的商品粮种植农田。其所在地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良好的水质及生态环境,为南来北往的珍稀鸟类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漳河中生活着68种淡水鱼类,还有丰富的虾、螃蟹、贝、螺、蠕虫、水母、水生植物等。年,荆门建成漳河国家湿地公园,面积为.5公顷。
中华秋沙鸭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只有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才可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在漳河发现中华秋沙鸭,有力证明了漳河的生态环境优良。”董玉清说。
荆门爱鸟文化研究会鸟类专家呼吁,漳河流域是中华秋沙鸭越冬的重要栖息地,而且种群数量多,应该尽快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在漳河境内挖河违建、捕捞钓鱼、伐木垦荒、破坏水生植物等,进一步保护好漳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栖息营造安全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