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食用油的观念深入人心,李大妈的厨房“掌控权”也受到了威胁。近日,她的女儿买了几瓶橄榄油回来,准备替换掉家里的大豆油、菜籽油和猪油。
李大妈平日里炒菜喜欢用大豆油和菜籽油,烧汤喜欢用猪油,几十年的饮食习惯,突然要改,李大妈不乐意了。
女儿表示,国外专家说大豆油吃了要长胖,菜籽油会让血压升高,猪油吃了会得心血管疾病。橄榄油是国际公认的健康油,以后就吃橄榄油。
李大妈则认为,这些都是祖祖辈辈在吃的油,不但炒菜香味道好,而且吃了这么多年都没问题,凭啥要听国外专家的?
母女俩因为健康用油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最终也没能确定要吃什么油。
对于食用油的健康问题,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和结论出现了争议,到底真相如何?1药网将为大家揭开谜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中:大豆油占46.4%、菜籽油占21.5%、棕榈油占10.6%、花生油9.6%。
这些常用食用油到底哪些适合日常食用,哪些需要减少食用呢?
经常食用大豆油会发胖、增加糖尿病风险?
大豆油不健康的说法主要源自美国《内分泌学》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对小鼠服用不同的食用油得出的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认为,大豆油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影响神经系统疾病,诱发自闭症、老年痴呆、抑郁症等。
该论文发表后,遭到不少科学家的驳斥,认为这是谣言,但还是被很多国内媒体转载。大豆油真的对健康有害吗?
大豆油受争议的点在于其含有反式脂肪酸,这种物质食用过多会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等。但大豆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根据农业部相关数据,我国膳食中食用的大豆油所含的反式脂肪酸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的标准。
事实上,大豆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D和亚油酸,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药网提醒:大豆油在高温下更容易分解出反式脂肪酸,所以大豆油不建议用来煎炸食物,可用来做面点、拌馅等低温烹调。
菜籽油会增加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
菜籽油和橄榄油成分相似,都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菜籽油营养价值要高于橄榄油,也是人体最容易吸收的油脂。
菜籽油胆固醇很少,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就高达80%以上,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菜籽油最受争议的点就是芥酸含量较高,有研究认为,芥酸容易导致心肌纤维化、血管壁增厚和心脏脂肪沉积等问题,会引发高血压和冠心病。
但芥酸对心脏的负面影响仅限于心脏病患者,正常人摄入适度芥酸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目前我国的菜籽油经过改良,市面上销售的都是低芥酸菜籽油,对普通人没有影响,但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还是要注意少吃。
1药网提醒:菜籽油因为具有很强烈的气味,一般用于炒菜,而不适合用于凉拌菜。
花生油容易致癌吗?
花生油也是国内使用率较高的植物油,这种油营养价值高,具有保护血管、抗衰老和增强记忆力的功效。
花生油的争议点是容易滋生黄曲霉素,有致癌风险。
花生油的原材料为花生,花生如果保存不当确实容易滋生黄曲霉素,但只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油,是不会有问题的。
花生油适合日常炒菜,但高温下成分不稳定,不适合用于煎炸食物。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少吃的三类食用油
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的《年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指南》中认为,这三类油容易引起血脂升高,建议少吃。
1.热带油(椰子油、棕榈油)
热带植物油主要指椰子油和棕榈油,热带植物油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50%,长期大量食用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国际著名杂志《自然》刊发的一项研究认为,棕榈油所含的棕榈酸有致癌风险。
棕榈油在我国食用油市场占10.6%,中国家庭很少会拿棕榈油来炒菜,这种油主要用于火锅底料、方便面、人造奶油等食品加工上。
2.动物油(猪油、黄油)
动物油是白肉里提炼出的油,我国主要的食用动物油是猪油,适量食用猪油可以起到缓解便秘、滋润人体、保护视力的功效。
但猪油不能作为主要食用油大量使用,因为猪油里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大量食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氢化油
氢化油是用人工手段加工的植物油脂,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饼干中广泛使用。
氢化油的主要危害是反式脂肪酸含量过高,部分氢化油的人造反式脂肪酸高达20%。这种物质和饱和脂肪酸一样,会提高人体胆固醇含量,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长期食用,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
每种食用油都有优缺点,1药网建议,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选择时可考虑自身需求,根据不同用途,多种油可以换着吃。
最重要的是,食用油不能过量食用,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人每天摄入食用油最好在25~30克以内,这就可以满足人体日常对脂肪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