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新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药食同源不应无视古代农史典籍的养生记载
TUhjnbcbe - 2023/10/17 18:24:00
自神农尝百草,开创“药食同源”的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寻求与选择食物的过程,发现某些动植物既可作为食物来果腹,又能作为药物来防病治病,从而有了简单的医疗活动的时候,就有了食疗。上古时期,原始人群在共同狩猎、共同采集食物的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而遇*发生疾病,久而久之,经过不断尝试,逐渐分清食与药,同时也发现既可为食,又能疗病的药用食物。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形成,使人们不但认识了更多的植物,也认识了更多的动物,以及其中具有食用、药用值的部分。据《淮南子·修务训》记:“古者之民,茹毛饮血,采树木之实,食赢咙之余,时多疾病之害,于是神农乃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之宜,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口而遇七十*。”这个传说说明“一口而遇七十*”是在“神农教民播种五谷”的过程中出现的,这就是说神农尝百草,绝非专指寻找药物,实际上是在找寻食物,是在分辨何种草木可为食料以充饥。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在劳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是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植物和一些鸟兽鱼虫的治疗作用的,也就是说先民在发明农业的过程中发明了医药,因此有“医食同源”之说。中药的起源也始于此,其中对药用食物的认识也由此开始,故有“药食同源”之说。因此,食疗最早的表现形式其实也是医、药、食的共用,或称“食药”、“食养”“食补”,但无论是那种表现形式,它们都萌发于上古时代,至商周渐成雏形,受到了统制阶级的重视。经历周、秦、汉、晋逐渐得到充实,唐代集大成而达到了繁荣昌盛的境地。经历宋、金、元而得以全面发展,至明清时期更趋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食疗理论。诚然,中国食疗是对人类极有价值的珍贵财富。食疗,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伟大的发明,无论从饮食学、传统医学、预防医学还是临床医学上看,都愈来愈表现出它的优胜之处和重要作用。用现代营养学和医药学理论给以科学的阐释和分析,是未来食疗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谷肉果菜”到“要素膳食”,概括了中国食疗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由天然食物的合理搭配到食物内部成分的科学组合,标志着食物疗法正在向深入和新的境界发展,预示着祖国传统的食疗学说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一定会引人注目。将中国食疗这一济世异宝认真继承,系统整理,同时力求给予科学的阐释并普及给人民大众,深入每一家庭,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所在。下面简单介绍几本农史典籍关于食疗的记载。在众多的农史典籍中,有不少关于食疗内容和方法的记载,尤以《四民月令》、《齐民要术》、《救荒本草》为最多。它们中所体现出来的食疗实用价值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都是极大的。在战国秦汉时期为数不多的农业典籍中,以东汉后期崔寔所著《四民月令》中记载的食疗养生内容为最多,食疗出现在农书中,这又是一个食疗发展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佐证。该书中多处涉及中药材的栽培、采收、炮制、成方、疗病种类、食疗及中医药养生。如各月中常用饮食、酿制、“法酒”等项目的记载。该书在反映汉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农事安排情况的同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民间对于中医药的利用情况和民间朴素的食疗养生状况,是现存的极为罕见的中医药学史料。该书中所记载的中草药包括植物药和动物药共计有44种,并对几乎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作出了必要补充和发展。汉代,药物炮制有了新的发展。如《四民月令》所载,在庄园中设有加工、配置药剂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设备,使采集到的野生植物得以加工、炮制,以提高药用效果。书中记载的自然阴干、先蒸再晒、曝晒至干、窖藏、埋藏作酱等基本炮制方法,或者是一法单用,或者是多种方法综合应用。这些都为食疗用药物和食物提高疗效而提供了条件。该书中所载录的合注药以及成方基本都是较为简单不成体系的民间方剂,以验方为主,全书计有10种之多,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科疾病。《四民月令》也记录了当时的药酒养生,如“正月,各上椒酒于其家长”。此处的椒酒为一种加入花椒的配制酒。古代认为椒为玉衡星精(“玉衡”是星名,即从北斗七星的斗柄数的第三颗星)。以椒置于酒中配制后服之,能令人身轻却老,另有椒柏酒,服之上寿。《本草纲目》卷25说:“元旦饮椒柏酒,辟一切疫病不正之气,除夕以椒三七粒,东向侧柏叶七枝,浸酒一瓶饮”。若撇开“椒”为玉衡星精的迷信成份,单就此药酒本身而言,不但可以为养生之用,还可用于流行病的预防,这在汉代当时的社会中对于疫病不正之气的预防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四民月令》给我们提供了传统医药学中多方面极为丰富的信息,我们可以透过这些信息去解读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和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对于健康的追求和实践。这无疑是《四民月令》特定的历史意义所在。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走向了成熟和定型,其技术成就主要反映在《齐民要术》之中。这是我国最早最有系统的农业科学名著,也是饮食、食疗方面有极大指导作用的古籍。该书前五卷论述纤维、染料作物、粮食、油料、果树、蔬菜、养蚕、桑拓和栽培技术;第六卷为养殖禽、畜、鱼类;第七卷至九卷是加工、储藏、腌制、酿造、烹饪、果品加工、饮料、制糖、饼饵、煮胶。其中详细地记载了制精盐、果汁、豆浆、饴糖、蜜饯、芥酱、鱼酱、虾酱、肉酱、奶酪、杏酪、醋味、酸醋、豆豉、酒曲、酿酒、药酒、腌酸菜、酱八宝菜、泡菜和多种糕点的制造方法和配方,另外还有丰富的烹调技术如蒸、煮、煎、烤、醉、羹、酿和素食等;第十卷记录了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从食疗角度看,其主要价值和应用有:其一,保存了丰富的食疗文献。许多食疗古籍内容,由于该书的饮用而得以保存至今,该书引用辑录的医药、食疗古籍有《食次》、《食经》、《本草》、《外国图》、《山海经》、《吴录·地理志》、《吴氏本草》、《尔雅》、《神仙服食经》、《吕氏春秋》、《神仙传》、《春秋传》、《诗义疏》、《神异经》、《南方草木壮》、《异物志》、《广志》、《广州记》、《广雅》、《说文》、《方言》、《周官·考工记》、《汉武内传》等,不少现已亡佚。如《要术》引用《食经》验方,将狗肉、小麦、白酒三物作成食疗食品,堪称美妙。因狗肉、白酒为热性食品,而用小麦除热,以制二物之过热。用白酒既可行药势,又能除去狗肉之躁味,令其美味可口。故三物同用,不热不燥,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效。其二,是一座食疗烹饪技术的宝库。《要术》除了引用食疗古籍众多外,由于贾思韶自身实践,总结出民间许多烹饪、制作食疗食品技术,也是十分珍贵的。其内容包括食疗药物食物的栽培,动物的饲养、选料、烹饪、制作、储藏等内容都作了详细论述。此外,对于药膳用肉食品猪、羊、牛、鸡、鸭、鹅的饲养方法也介绍甚详。《齐民要术》制作食疗食品的方法很多,如其中的作“鸭膳法”、“鸡羹法”、“蒸羊法”、“蒸藕法”、“鸭煎法”、等等,这些多样的烹饪方法,其制作工艺上乘,选料质高,都是后世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其三,对食疗药膳发展的价值应用。《齐民要术》在文献记录和烹饪工艺多样性都有极大的价值,这些对食疗药膳的发展所提供的资料是十分珍贵的。除此之外,《要术》收载的食疗药膳用药物和食物也是品种繁多。这些药物和食物都是制作食疗药膳用的原材料。如“天麻鱼头”、“豆蔻烧排骨”、“槟榔粥”、“红枣粥”、“归芪乌鸡煲”等,从以上可以看出,《齐民要术》对于食疗药膳的发展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齐民要术》确实是一部农业科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中医中药、食疗药膳,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而又切合实际的科学名著。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该书也受到当时封建迷信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迷信色彩和轻视劳动人民和妇女的说法,这是我们应该批判的。但这些错误丝毫不能影响到该书的珍贵价值,特别是对我们食疗药膳工作者,应从中汲取营养,为丰富中国药膳学而努力。从公元年我国进入明朝时起,我国的人口开始不断的大幅度增长,而耕地的增长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因而造成了人多地少的严重矛盾。那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当时解决个耕地不足的主要途径,耕地的大量开发,多熟制的普遍推广,使原有的生态平衡造到了破坏,致使水、旱、虫(特别是蝗虫)灾不断发生,这样,救荒、备荒成了这个时期十分突出的问题,致使野生植物的利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代朱棣撰《救荒本草》则成了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一部农书,更是一部食药、食疗专著。《救荒本草》是朱棣为了使人民群众在灾年能以野菜代食,度过荒年而撰写,专门记载了人类用于救荒的食物范围,这是食疗学上的另一重大发现,是一部药食结合的植物学专著,融植物、医学、食疗学知识于一炉,无论在农业方面、医药学方面、植物学方面、食疗学方面均有突出贡献。全书收载植物种,其中种是以往本草书未载过。该书是从救荒出发,所载植物多是过去未曾载过的但又可以食用的植物,这些植物经过验证是无*而且可以充饥的,因此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集医药、农业、食疗于一体的著作。该书扩大了食疗药膳的原料品种数量。有很多新增的品种。既有茎叶,又有根实;既有花实,又有嫩笋,这些扩大的品种既可充饥又可用作药膳食疗原料。比如“野菊花炒肉片”、“野芹菜炒肉”、“大蒜凉拌马齿苋”中的野菊花、野芹菜、马齿苋均是该书新发现的食疗原料。徐光启在编撰《农*全书》时,将《救荒本草》内容全部收入。当时《救荒本草》出版后,不仅在国内产生巨大影响,而且海外也十分重视,在17世纪末,《救荒本草》传入日本。年,松岗恕庵从《农*全书》中抽出《救荒本草》内容,进行日名考证并加以训点后刻印出版。20世纪40年代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对《救荒本草》进行研究后认为,该书收载的植物,含有的能量和维生素,对于防止不平衡食物导致的身体疾苦是很有益的。他对书中种植物定出了植物学名,并对其中许多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化学分析。从以上可以看出,《救荒本草》在国内外所产生的影响和食疗学中的价值。综合上述传统农业中作物种类、畜牧饲养以及农书等对食疗发展的影响,人们油然而叹:人类幸而发明了农业。因为农业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础一一食物,使人体具备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要素的来源,从而也为健康提供了保证。人类赖饮食为生,饮食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发展、补精益气之能量。人们则用“农医同源”、“药食同源”来揭示药与食的必然联系。而“药食同源”又使中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因此,利用食物的食性来疗病防病或利用食物与药物的有效结合来疗病防病,以养生保健、益寿延年,达到了“食”与“疗”的本质统一,这就是食疗的精髓所在,也是农业赋之于“食疗”的伟大意义所在。来稿/婉莹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食同源不应无视古代农史典籍的养生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