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宫明代石碑惊现南京保卫战弹痕
悲壮的1937年南京保卫战已经过去77年了。南京城墙是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城墙被日寇突破后,中国守*有没有做到顽强抗争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城破后中国守*拼死进行了巷战呢?有一群抗战史爱好者组成了 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 ,其负责人张定胜在明故宫内五龙桥发现了一明代石碑上有清晰弹痕。他认为,南京保卫战中明故宫地区发生过真实的巷战。 在中日双方资料中,均提及南京城破后,明故宫机场附近发生过激战。虽然明故宫机场早已荡然无存,但我在明故宫遗址公园的内五龙桥旁发现了两块明代石碑,其中靠西侧的那块碑正面有较为明显的三处炮弹击打痕迹,这块石碑怎么会留有战火的痕迹呢? 石碑立的位置是午门两门洞之间,按常理讲,炮弹隔着城墙是无法直接命中石碑的,除非炮弹沿S形轨道穿过城门才能打到碑面,这也是难以做到的。这个疑问引导我的思路往1937年12月南京城破后,日方记载在明故宫地区和守*发生激烈巷战这一方面去考虑。 我静心研究了这块碑,原来它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九月初九所立,碑文说的是当年明故宫宫城东、南两面的水道淤泥堵塞,水流不畅,为使皇宫大内各水渠通行无阻,官府如何进行疏导和治理的内容。其中最后一句提到非常重要的信息: 碑立宗人府背后,砖砌总沟之前,使日后有君子便于观览 宗人府 是明清管理皇室宗亲的机构,明代南京、北京都有此机构。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一切行*机构与北京一样,所以到明万历时期明故宫年久失修,水路阻塞,官府在疏浚水渠后在 宗人府 衙门背后立了此碑。 碑文将此碑的所立位置、如何立、作用讲得很清楚。碑立在 宗人府 背后,应该是碑面朝北,而现在我们看到碑的背面确实粗糙不堪,也没有碑阴文字,和其他立于地表的古碑背面完全不同,印证了碑文的说法,此碑是背靠墙体而砌的。 那么,南京明代 宗人府 位置在哪里呢?我找寻明代南京宫城图,上面标注 宗人府 就在金水河外五龙桥东南,大概就是现在御道街与标营路交接处。 如果按碑文所讲位置,此碑怎么跑到午门前的内五龙桥去了呢?我又请教南京师范大学王志高教授,他说: 这块碑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原 宗人府 位置移入午门内五龙桥保护的! 那么,此石碑又怎么和南京保卫战的巷战联系到一块呢?这就要从碑上三处炮弹痕迹说起了。 1937年12月12日夜,日*第九师团野战炮兵部队在中山门南侧300米处炸开一个城墙缺口,该师团第七联队于13日早上突破城墙防线进入南京城区,结果遭到守卫明故宫的宪兵10团及守卫城墙的103师残部殊死抵抗。 在没有堵住缺口的情况下,守*边打边向明故宫机场方向撤退,敌*随后紧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