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芦苇花开来稿95梦落大柴湖文化榜 [复制链接]

1#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zl/mipso_5941698.html

来稿·诗

线

之芦苇花开

梦落大柴湖.文化榜(19首)

·郑宏明·

(以写作时间为序)

题记:

文化,是历史,是记忆,是符号,是传承……

大柴湖的情者,书者,歌者,记录者,热心者,奉献者……永远装在人们心中!

(1)

悼桃花源民居

主人田祥贵先生

不期未见互思念,

忽有知音邀桃源。

塘岸垂钓度莫愁,

却闻田公守祭坛。

三重叩拜心悲酸,

九霄好人恨短晚。

汗牛充栋民俗志,

钟聚经典承何年?

年4月11日

(农历三月十五)

(2)

移民文化的一面旗帜

——敬致作家暨度全国爱故乡人物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全淅林先生

自古移民惊天下,

今朝迁家构大厦。

文字春秋①千年事,

静阅沧桑识才华。

足觅两省铁脚泪,

身访万户白发夸。

古稀不辍无闲聚,

感恩沃土敬大家。

写于年4月15日

修改于:

年04月29日

年01月11日

注:

①文字春秋:指全淅林同志发表出版的文章、书籍、戏剧、歌曲及他主编的《大柴湖》报和湖北省*员干部教育基地宣传教育图文栏目等。他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长篇报告文学《移民大柴湖》、《钟祥有个乡土作家群》、《我从淅川来》等。

榜上有名致全老

——敬致年度全国爱故乡人物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全淅林同志

柴湖大地芦花飘,

故乡人物有全老。

全国遴选十五人①,

移民精神树标高。

年01月11日11:45

注:

①全句。“十五人”中,10位为全国爱故乡年度人物,5位为全国爱故乡年度人物特殊贡献奖获得者。

(3)

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

——敬致作家杨书义先生

德艺双馨传佳话,

六十年里写风华①。

作协文联新天地,

要员群英聚大家。

义胆沥血植新秀,

大腕名人走天涯。

年约八十青春在,

才思泉涌笑中华。

写于:

年4月16日01:57

修改于:

年4月29日

注:

①全句:指杨书义一生创作丰富,硕果累累。经常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特别在《人民日报》上多次发表,本人成果及精神亦常被各级各地宣传和报道。著有文集《春秋果》并出版。

(4)

我的侄儿老支书

——敬致大寨精神的践行者郑新朋同志

家族一门属老大,

面腆怯人不上场。

闾长①鼓励上台去,

几经磨砺声名扬。

学大寨来学周岗,

整个钟祥学白岗②。

省府人大堂堂坐③,

改天换地英雄郎。

年5月23日16:24

注:

①闾长:闾,中华民国初期至25年()间的一个行改区划名称,小于当时的乡大于当时的邻(相当于以后的甲、生产小队、村下面的组);

闾长:古时(旧时)实行闾邻制,二十五家(因情或多或少)为一闾,闾长相当于以后的甲长、队长、村中组长。

②第5、6两句:70年代钟祥流行的口号是“全国学大寨,湖北学周岗,钟祥学白岗”。

③全句。郑新朋,副乡长、乡长;初(高)级社社长;白岗大队大队长、*支部书记,湖北省劳模,湖北省第四届人大代表,并在武汉参加湖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5)

岁月峥嵘书画风

——敬致书画家

王建峰先生

内敛执着秀山峰,

诗书画印道人生。

白手起家闪金光①,

庐门山杯露崢嵘。

大堂室宅悬手姿,

索取墨宝迎亲朋。

品香德高随人愿,

留得乡愁万年风。

写于:

年10月11日17:29

修改于:

年03月11日14:10

注:

①全句。指王建峰同志在上班期间的书画造诣无人知晓,退休后潜心攻读,苦练不辍而一举成名,其书画作品经常在县市及国家级报刋杂志上发表,并屡获县市及国家级奖状和证书等。

(6)

柴湖石山第一人

——敬致雕刻

大师金石杨①

碑林大师金石杨,

十五六岁趣其长。

诗文沧桑秀绝艺,

铸就名流登大堂②。

浮线圆凹③融一体,

雕刻行楷草④飞狂。

印章⑤书法留美名,

独为鳌头万家坊。

写于:

年12月4日17:25

修改于:

年12月4日19:17

注:

①金石杨:指雕刻大师杨传*,艺名“金石杨”。

②登大堂:比如在大柴湖新城矗立的丹江石上,杨传*刻下了“大柴湖周恩来”六个大字,沧桑逼真,享誉四方。

③浮线圆凹:指浮雕、线刻、圆刻和凹刻等四种雕刻法。

④行楷草:指书法上的行书、楷书和草书。

⑤印章:一指杨传*曾从事过印章雕刻行业;二指在书法、广告牌或碑刻等作品上留下作者的印章。

(7)

绝技美德武林风

——敬致武师

周德俊先生

柴湖功夫第一人,

诗赋散文润武*。

习武耍剑打太极,

散打摛拿道恒深。

刀枪棍棒藏满屋,

跋山涉水觅那根。

败敌绝招随时有,

弹指一拳一扭身。

写于:

年12月5日20:00

修改于:

年12月6日10:05;

年12月6日16:58

(8)

大柴湖的歌者

——敬致热血文才胡丰臣先生

少年已有文学梦,

笔耕*坛儒将风。

荒湖滩上写丰碑①,

柴湖之歌绣征程。

双男戏珠②连伯仲,

游子溢情暖乡城③。

心系发展鼓与呼,

遍邀君友谋江东。

写于:

年12月5日23:55

修改于:

年12月6日01:34

注:

①全句。指发表在《荆州日报》上的《荒湖滩上的丰碑》。

②双男戏珠:指发表在《荆门日报》上的《男人真难》和《四十岁的男人》,后者同时发表在《中国保险》杂志上。

③暖乡城:指发表在《荆门日报》上的散文诗《城里人乡里人》及发表在中国《金融时报》上的纪实散文《老家》。另有发表如《大柴湖之歌》等。

(9)

文化苦旅弄潮儿

——敬致自由创业者楊清强先生

岁如破土芦苇芽,

田间小说普通话。

成立早期文学社①,

文稿见报人人夸。

连续发表柴湖事,

名人故事进万家。

移民精神大观园②,

拓荒深圳诵年华③。

年12月7日00:58

注:

①早期文学社:指七、八十年代杨清强主导成立的《萌芽》文学社,并创办了《萌芽》文学时报。

②全句。指杨清強创作的专题片脚本《移民的奉献》;并指杨清强曾任钟祥《大观园》杂志总编等。

③全句。杨清強,朗颂家、作家,现任“深圳市拓荒研究会”总编,并管理着一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