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GDP排名远比现在高,以年为例,当年十堰的GDP为20.07亿元,在全国排名第71位,湖北第二位,当年武汉的GDP是.11亿元,排名全国第6,宜昌是17.10亿元,排名全国第95,湖北省第三位。
十堰,汉江大桥
到了年,十堰的GDP为.1亿元,只能排在湖北第七位了,在孝感之后,荆门之前,为何才短短33年,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首先来说说十堰崛起的路径吧。十堰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因二汽而崛起,年二汽确定选址十堰,当时叫十堰只是郧阳下面的一个镇,人口不过百户。
当时十堰的经济总量大部分是靠二汽支撑的,直到今天东风汽车集团对于十堰的经济贡献依旧很大。在八十年代中期,正是我国工业化加速阶段,十堰、宜昌和襄樊(后来改名襄阳)都因为三线建设而拿到了大项目,其中以十堰的二汽规模最大。
十堰,东风商用运输车
但是从80年代开始,因不再考虑备战,所以二汽开始走出十堰,第一站就是襄樊,把二汽第二生产基地确定在了襄樊,在90年代把轻型车项目放在了襄樊,后来乘用车也放到了襄樊,如今汽车产业已经成了襄阳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其十四五规划中目标GDP亿元的最大底气。
十堰之所以会在GDP上逐渐落后于襄阳、宜昌、荆州、宜昌和孝感,一方面是管辖面积和人口规模不如上述城市,根据七普数据显示,十堰的常住人口为.9万人,而襄阳有.1万人,宜昌也有.76万人。
襄阳,东风汽车集团,轿车生产线
另一方面是十堰的区位条件不如襄阳和宜昌。襄阳是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的铁路交通枢纽,武汉铁路局有两个办事处,一个是武汉铁路办事处,另一个就是襄阳铁路办事处,汉丹、焦柳和襄渝线都通过襄阳,;宜昌有长江水道,地处入川的重要通道上,铁路交通也很便捷。
十堰的位置在湖北省内较偏,山区较多,存在运输问题,而且可利用的建设工业化大厂的平地不多,这也是当年二汽必须要开拓襄阳、武汉和广州三个生产基地的原因,没有把市场更大的乘用车生产线放在十堰。
在年后,襄阳和宜昌成为了湖北省域副中心,进一步巩固其在省内的地位,而十堰则相对衰落了。
你觉得为何十堰的GDP排名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湖北第二,到现在的湖北第七?#十堰#
十堰人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