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荆江评论土坑酸菜当在酸楚中涅槃 [复制链接]

1#

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王科)前不久,央视“3.15”晚会点名曝光湖南“土坑”酸菜“酸爽”的制作过程、双标的产品标准,一时间让广大消费者大跌眼镜,直呼想吐,人们纷纷谈“酸菜”色变,甚至声称再也不会吃酸菜。“土坑酸菜”事件无疑让企业失信、政府失责。我们在口诛笔伐、望“菜”生畏的同时,以理性角度来看待芥菜产业如何痛定思痛、摒弃落后的传统制作工艺以求新生,似乎才更有意义。

公开信息显示,华容县是全国最大的叶类芥菜生产基地,芥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万亩左右,年产鲜菜万吨左右。全县以芥菜加工为主的规模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湖南十大农业品牌……一系列“金字招牌”加身,让“华容芥菜”驰名中华、远销海外,成为华容县第一大富民种植产业和经济发展支柱产业。随着“土坑”酸菜事件曝光,“华容芥菜”产业一夜之间进入了寒冬。但是,声讨、谴责、愤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面对龙头产能停摆、数万农户生计堪忧,多家速食品企业惨遭连累、无辜消费者丧失信心等连锁反应,当下只有把危机当转机、把转机变生机,严控卫生关、质量关、安全关才是重点。谈“芥”色变是正常反应,但不能过了头。

华容是个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创收不易。华容人就地取材,付出了很多心力财力,才将一蔸平平无奇的芥菜逐步打造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成为华容的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重要来源。食品安全大于天,“老坛酸菜”事关10多万人的饭碗,华容县已经部署“华容芥菜产业规范发展暨产品质量提升年”活动。我们期待借开展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之力,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痛定思痛,化危为机,在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上严格落实国家标准,并兼顾现代人的卫生理念和健康追求,推动整个生产流程的革新整改和科学规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相信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下,芥菜加工企业、农民和消费者各方的利益都能在共赢的目标下得到保护和增强。期待华容芥菜用优良的质量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在“酸楚”的阵痛中走向涅槃,在全新的蜕变后迎来新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